说起来,看《绽放的许开心》这部剧时,有个角色让不少观众又爱又恨——就是渣男钱浩那个强势的妈妈。你可能不知道,这个把"恶婆婆"演得让人心头发紧的演员,其实是拿过飞天奖、白玉兰奖的老戏骨,当年在荧幕上的风头可不输刘晓庆呢。
剧中她的表演真是绝了,前一秒还在幼儿园撒泼打滚抢孙子,转脸回家对前儿媳就换了副刻薄嘴脸,可面对儿子时又立刻变回满眼疼爱的慈母。这种多面性格的切换,观众看了都忍不住说:"这演技真不是盖的,每个眼神都带着戏。"这个演员就是顾艳,可能名字你不太熟,但她塑造的角色早就刻在观众记忆里了。
其实顾艳能有这么扎实的表演功底,和家里的艺术氛围分不开。她妈妈周贤珍可是87版《红楼梦》里王夫人的扮演者,当年那版《红楼梦》选角有多严格不用多说,能在里面饰演重要角色,可见其演技有多过硬。有意思的是,周贤珍后来看新版《红楼梦》时还忍不住吐槽:"归亚蕾是好演员,但让她演王夫人真是为难她了。"这种对表演的较真劲儿,想来也影响了顾艳。
展开剩余79%不过顾艳的演艺路可不是一开始就顺风顺水的。刚出道时因为外形不算特别出众,找她拍戏的人不多。直到1986年她才演了第一部戏《沉默的冰山》,之后又沉寂了好多年。但她没放弃,反而沉下心打磨演技,这种坚持后来在她的角色里都能看出来。就像2011年《婆婆来了》里那个彪悍的农村老太太,她演得那叫一个传神,连走路姿势都带着股乡土劲儿,从此"恶婆婆"的标签就跟她绑在了一起。
说到演员被角色定型这事儿,圈内其实挺常见的。就像王刚老师,演活了和珅之后,观众一看到他就想起那个精明狡黠的贪官。有人觉得这样会限制戏路,但也有人认为,能把一种角色演到极致,反而成了别人抢不走的特色。顾艳就是这样,在"恶妈妈"这条赛道上越走越稳,《绽放的许开心》里她又把这种角色魅力升级了,一个挑眉一个撇嘴,坏人的劲儿就全出来了。
但熟悉顾艳的观众可能会发现,她中间有段时间突然从荧幕上消失了。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争议——她在事业当红时嫁给了日本导演田健一,还定居在了日本。你也知道,公众对跨国婚姻尤其是中日婚姻总是特别敏感,当时不少人不理解,甚至骂她"忘本"。
其实顾艳去日本最初是为了深造,刚到那边时很不适应,语言不通又没朋友。就在那段日子,她在一个宴会上认识了田健一。据说这位日本导演对她很照顾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第一时间出现。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感情,虽然家人反对,她还是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。婚后她在日本当起了家庭主妇,还生了个儿子。
没想到这又引发了新的争议——因为儿子在日本出生长大,母语是日语,有人就骂顾艳连祖宗语言都不让孩子学。面对这些指责,顾艳倒是很平静,她解释说儿子不仅中文说得好,初中还考了中文鉴定,自己从没限制过孩子接触中国文化。她这种放养式教育还挺特别,儿子后来喜欢英语,想去美国学习,她也全力支持。
说到跨国婚姻,圈内其实有不少例子。像戚薇和李承铉就把"女主外男主内"的模式经营得挺好,李承铉当家庭主夫时把女儿照顾得井井有条,后来复出事业也挺成功。但也有不太顺利的,比如蔡琳和高梓淇,因为文化差异和长期分居,结婚六年就离了,还闹过不让探望孩子的僵局。韦唯当年和瑞典丈夫的婚姻更是狗血,离婚时不仅被抢走孩子护照,连汽车都被做了手脚,想想都后怕。
顾艳在日本其实没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,找不到合适的剧本就开始学油画,后来还办了个人画展。直到儿子长大后,她才重新回到中国拍戏。有人说她这是来"捞金"的,但看她选的角色就知道,她对表演是真有追求。虽然离开多年,可科班出身的底子还在,演起戏来一点不输年轻演员,完全看不出是养尊处优的样子。
现在娱乐圈里,老戏骨总能靠实力出圈。就像最近《生万物》里迟蓬演的大脚娘,没什么激烈戏份,可一个缝衣服的动作、一句"早去早回"的叮嘱,就把母爱演得让人落泪。顾艳也是这样,她的表演里没有那么多技巧,却总能让角色立得住,这大概就是老演员的魅力吧。
其实观众对演员的要求有时候挺矛盾的,既希望他们演什么像什么,又容易把角色和演员本人画等号。就像李明启老师演容嬷嬷太逼真,出门都被人扔鸡蛋。顾艳演了那么多恶婆婆,现实中却很低调,这种反差恰恰说明她演技好。
至于定居日本后又回国拍戏算不算"捞金",这个问题挺难一概而论的。艺术本来就没有国界,演员选择在哪里生活是个人自由,只要戏演得好,观众其实不会太在意这些。顾艳用实力证明,不管离开多久,有真本事总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现在再看顾艳饰演的那些"恶妈妈"角色,你会发现每个都有不同的层次,不是简单的脸谱化坏人。这种对角色的深度理解,大概和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分不开。经历过事业起伏,体验过跨国婚姻,这些都成了她表演的养分。或许这就是老戏骨的底气——岁月在脸上留下痕迹,却在演技里沉淀出光芒。
发布于:河南省